父母學堂線上報名
麗嬰房與耕心文教攜手合作,共同成立【父母學堂】,耗時一年半,精心規劃一套以幼兒心理學為架構的系列課程,由親職專家授課,期望協助每位爸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,讓愛成為家與社會的核心力量!
《父母學堂》專注,一種愛的姿勢
如果我們能夠專注,做的事情是什麼,無關緊要;無論是重要或不重要的事情,這時都會顯露出新的真實面,只因為,我們把全副注意力都放在上面。
——E.佛洛姆《愛的藝術》
人本心理學家佛洛姆認為「愛是一門藝術」,並認為唯有經過長久的實踐,「直至理論性的知識及實踐性的成果合而為一,變成了直覺……,才算精於這項藝術。」稍有經驗的爸媽都會同意「為人父母是一門愛的藝術」這個說法,因為即便對一個理論或觀點心有戚戚,也無法保證在面對孩子時,能夠毫不遲疑地從容行事。
在論及愛的實踐時,佛洛姆說:「除了確實去做之外,別無他法!」但他提出「紀律、專注、耐心」三大條件,認為只要能夠掌握這三大原則,就能夠逐漸精於實踐。其中「專注」一項,對於整日匆忙的現代父母,更具醍醐灌頂的啟發作用。
美景長駐,凝成力量泉源
在我的童年階段,有很長一段時間,媽媽都是個職業婦女的角色。在媒體工作的媽媽,除了例行的新聞播報外,還要負責製作、主持廣播節目,甚至下鄉去做宣導性的演講。印象中的媽媽,多半是穿戴整齊,不是正要外出採訪,就是剛下節目。因為經常性的忙碌,媽媽能陪伴孩子的時間不是太多,家裡日常瑣事都是由一位鄰居歐巴桑幫忙打理;然而,非常奇怪的,在我們兄姐弟三人的童年記憶裡,卻留存著不少和媽媽共度的美好時光。
印象最深刻的,是某年暮春三月。一日清晨,東方既白,我和我的兄弟們被一陣熱鬧嘈雜的啁啾燕鳴喚醒;掙扎地張開惺忪睡眼,只見眼前飛舞著的,盡是身著黑色禮服的小燕子。再往更高的地方望去,高聳的銀行屋簷下,是大大小小的燕巢,這才發現我們竟然睡在住家對街的銀行騎樓,身體下是一方草席與薄被;一轉身,看到的是爸媽對著我們盈盈笑開的臉龐。原來,媽媽為了讓我們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境下,專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,和爸爸選擇在破曉時分,把熟睡中的我和兄弟們,安頓於燕子聚集處,讓我們在自然的樂音中甦醒。
英國的田園詩人渥茲華斯,描述他在阿爾卑斯山之旅中所看到的景致時說:「此時此刻,諸多美景逐一在我眼前飄過。往後日日,一念及此,我就滿心歡喜。想到這點,我內心快樂無比。」渥茲華斯認為某些美麗的景象可以長存於我們心中,並且在我們面對困頓時,成為力量的泉源,撫慰我們受傷的心靈。在我的成長經驗中,這樣的景致未必要往風景名勝索求;因為爸媽的專注引領,那景象風光,就在生活裡頭。傾聽燕鳴這一幕,深深銘刻在我學前的童稚心靈裡,而燕子的聲音,成為我一生餘音繞樑的天籟。
親子共感,化作心靈的「時間點」
有一陣子,媽媽在她所主持的節目中加入了烹飪教學的單元,假日就在家裡帶著我試作、實驗。記得是炸甜甜圈那一次,從未對烹飪產生熱情的我不知怎地,不知不覺對於揉麵糰、蓋模型的動作著了迷;我全然融入那簡單的行動裡,媽媽也二話不說地一邊提供素材,一邊接續油炸的工作。當我停下手邊動作,才猛然發現盤子上的甜甜圈已經堆疊成一座山丘。媽媽留了一小部分在家裡當點心,其餘的分裝成袋,讓我帶到學校和同學分享。
渥茲華斯稱深刻體驗自然那一剎那為「時間點」,他說:「在我們生命中有幾個時間點,卓越超群、瑰偉壯麗,讓我們在困頓時為之一振。……能穿透我們,讓我們不斷向上提升;在我們失足時,扶我們一把。」在我的親職教育生涯中,我逐漸體認到在和孩子共處的時光裡,只要父母親具有和孩子一起投入某件事物的專注姿勢,這種美好的共感就會成為他心靈的「時間點」。我的學齡階段,也是媽媽最忙碌的時候,但生活裡留著不少如甜甜圈這般的畫面,也因此擁有了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「時間點」。
簡單的專注,直扣孩子的心坎
因為曾經感受,自己成了母親之後,我很自然地遵從了佛洛姆所說的專注原則,也就是「充分地活在當下,活在此時此地;當我正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,不去想下一件要做的事情。」孩子們知道,再忙,當我們共處時,即便只是短短數分鐘,「這一刻所做的事,一定要是唯一重要的事。」
佛洛姆說:「在與他人的關係中,專注的首要意義是能夠諦聽。」大女兒上幼兒園之後,生活裡開始有一些我們無法觸及的段落,於是家裡有了「晚茶時刻」。我慣常於晚餐之後,備飲料一壺、糕菓若干,不接電話、不處理雜務,一家子開心對談。既不是要處理什麼問題,也沒有要教導或訓誡什麼,就只是天南地北地聊,許多共感就這麼激盪了出來。
孩子青春期之後,心思細膩複雜了,於是我們有了「私房小徑」的做法。因為住家鄰近陽明山之故,無論是悲傷或歡喜時刻,只要有人提議「上山走走」,就有人會接「小圈如何」。忙碌時十分鐘繞一小圈;遠一點前後二十分鐘;更悠哉時,索性花個把鐘頭,在山裡坐看雲起。
記得一回,從學校接了正為升學壓力苦悶不堪的大女兒,我們一路上山,什麼話也沒說,女兒重複播放著一首我們共同喜愛的民謠,在漆黑的夜裡好似聽見彼此心裡的聲音。
又有一回,小女兒青春正盛,忍不住要分享教室裡少男少女的互動點滴,一路上只聽到她的聲音,做媽媽的我沒說上幾句,但她眼眸裡的光輝映著山下那一片燈海燦爛,叫人看了動容,彷彿自己重新走了一遭年少青春。
在這個講求功利的時代,許多父母問:「我這麼做,我的孩子將來就可以如何如何嗎?」而我是多麼期待,父母的提問是:「什麼樣的愛,可以直扣孩子的心坎?」佛洛姆說:「專注的實踐一開始是困難的:它會顯得我們似乎永遠無法達到目的。無庸置疑地,這需要耐心。如果我們不懂每件事情都有它確定的時間,而想揠苗助長,則我們將永遠不能做到專注——也無法通曉愛的藝術。」
給孩子當下的專注,和孩子一起掌握此時此刻、此情此景的感受,將提供孩子一生受用無窮的源頭活水,也是父母之愛最美好的姿勢。
評論 (0)
這篇文章沒有評論。搶先留言!